公司:上海川滬閥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奉賢金匯鎮金碧路358號
郵編:201403
電話:86-21-5186 3046
傳真:86-21-5186 3049
郵箱:chvalve@126.com
專利創新能否成為企業度危機的試金石
2008年,長沙市知識產權局針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所作的知識產權狀況調查分析顯示,自主知識產權意識與成果的缺乏已成為長沙市企業應對全球競爭的軟肋,其中85%的調查樣本被敲警鐘:如果不補上自主知識產權這個空白,就是足不出湖南,也將面臨高新技術企業頭銜被摘帽,甚至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真正的核心技術買不來 陸裕斌(“科力遠”副總經理)知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企業要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產權體系,在投資決策前要進行知識產權評估,防止因侵犯他人知識產權造成損失;要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真正的核心技術買不來,企業可自主研發,也可與高校、科研機構等聯合開發;對于符合專利申請條件的創新技術,要及時申請專利,對于不影響專利申請的一些技術要點要策略性保留,確保競爭優勢;對知識產權進行有效管理,使之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競爭利器;在企業內部有目的地培養一批既懂技術,又懂法律、專利、市場的知識產權人才;要有一支專業維權隊伍,對侵權行為及時依法阻止,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建立有效激勵機制,鼓勵技術人員創新,并以優厚待遇留住人才,簽訂競業禁止協議,防止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流失。 企業不缺專利缺挖掘 龔新文(“千山藥機”副總經理)科技創新是企業生命,是生存發展的基礎。“千山制藥”1998年以8萬元起家,現擁有320多項專利,在全球金融危機中逆勢上揚,化危為機的關鍵在于企業具有自主創新能力。企業不是缺乏專利,而是缺乏挖掘,我們每年申報專利60多項,可謂全民總動員。市場是檢驗專利工作成效公正的裁判,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必須以市場為主體,要圍繞企業新產品開發、新技術研究和市場需求有的放矢;專利申請不僅為應對國內競爭,也要考慮跨國競爭。自主創新著眼于推動產業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終極目的卻是獲利、避險。 專利盲點見木不見林 謝海兵(“湖南泵閥”副總經理)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設備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小到樓宇市政,大到核電、航空航天,目前我國閥門高附加值產品市場為國外企業壟斷,數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國閥門企業僅得蠅利。競爭力差距體現在節能、環保、安全、技術等方面,縮小差距的惟一途徑就是創新與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薄弱環節多出現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專利申請的盲點往往是只取一點卻忽略一群,造成日后專利持有企業眼見他人坐收漁利卻不能捍衛權利的被動局面。閥門行業因整體技術實力偏低,入行門檻偏低,低端產品價格戰與中檔產品仿冒、假冒戰攪擾市場。知識產權保護在行業發展初期,有利于鼓勵企業通過創新和提高研發能力獲得更多利益,它是推動閥門行業整合、培育優勢企業、造就一批泵閥品牌的希望所在。 缺專利企業更需專利管理 楊慧(“海利集團”研究院副院長)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比較成本優勢在國際貿易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中,已經無法從技術進步中分享利益,不能產生有效的國際競爭力;面對跨國企業馳名商標、專利聯營、版權貿易戰略強大攻勢,以產品制造、資源消耗為主的中國企業僅得蠅頭小利。知識產權戰略教會我們,企業要重視并加強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的創造,在現有技術基礎上進行創新而不是重復勞動和制造;通過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推進產品結構、功能、工藝脫胎換骨。沒有專利的企業,更需要專利管理,需要研究所在行業和領域競爭對手專利動向,捕捉風險信息。技術先機能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時間優勢,專利先機卻可推動企業占據產業鏈高端。 專利撐腰漂洋過海 黎曉君(“中聯重科”高級工程師)現代經濟的競爭是知識產權競爭,知識產權戰略之戰是跨國企業壓制新生競爭對手的利器;強化知識產權的運用和經營,沖破發達國家和企業已經編織的知識產權之網,提升產品競爭能力,是中國企業海外生存和發展的創新之路。鑒于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所處地位,重點應在防御能力的培養,以控制產品研發和市場開發活動中的知識產權風險,謀求與跨國公司之間交叉授權。企業在知識產權資產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可推進許可貿易、技術轉讓、專利聯營、專利技術標準化等知識產權的深層次經營。中聯重科作為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歷經17年持續創新發展,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和全球工程機械50強,正是受益于構建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要素的競爭戰略。 智力外援是企業后備軍 楊兵(“精城陶瓷”副董事長)]知識產權工作是國家及區域競爭戰略所需,也是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的不二選擇。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自主創新是根基,轉化是關鍵;企業要真正成為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主體,必須是創新與知識產權轉化比翼齊飛?!熬翘沾伞睆?992年研發第一代耐磨陶瓷產品填補國內空白開始,自主創新已成為企業日常工作。在產學研合作平臺上,清華大學、中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高校成為我們研發、中試、轉化各個環節不可或缺的創新外援。中小企業是一個國家活躍的創新基因,我們期待政府給中小企業更多援手,從政策、資金和人才培訓等方面,形成一套企業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支撐體系,為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培育更多后備軍。 知識產權是下蛋的母雞 劉振(“楚天科技”技術總監)制造型企業與國內外同行競爭首先是產品競爭,產品性能優劣、價格高低、外觀美丑、品牌知名度大小都影響市場份額。企業產品獲得比較優勢,關鍵在于擁有先進技術,而先進技術的來源在于創新。針對企業存在的一些錯誤認知,如知識產權只是高深行業和有錢企業才夠資格玩的游戲,以及一些企業存在“雖有好的發明,卻沒有好的發明專利”的窘況,在全社會加強有關知識產權及其保護的知識普及、宣傳、培訓,尤其迫切且急需。從重視制造轉為關注創造,長沙的企業家需要盡快形成一個共識,即真正重視知識產權并將其作為能下蛋的“母雞”。 談知識產權企業不論大小 劉果成(“湖南華望”副總經理)企業不論大小,參與市場競爭就不是小事。企業雖小,只要用心去發現,創新創造中就會有獲得知識產權的潛在因素,將這些潛在因素發揮和提升,企業的知識產權的運用保護和管理就會逐步提高,企業就會發展。小企業雖然比不上跨國公司、大企業那么專業且機構健全、財力雄厚、人才濟濟,但只要認真、用心去做,在知識產權領域也有一片小天地,也會實現一定的經濟價值。我們企業是小型民企,目前擁有專利30項、注冊商標7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其中1項實用新型專利被同行兩次提出無效請求,兩次都被維持有效。慶幸的是,自己及時申請了專利,專利產品還占據了主導市場,避免了失去市場和經濟利益的風險。 | |